采访中,遇到这样一对开锁的夫妻。
我先是假装成顾客,要求他们开门。当问他们是否持有上岗证时,妻子语气焦虑地称证件正在派出所办理,很快就可以拿到。又说已是多年的老招牌了,就连派出所也经常找他们帮忙。丈夫则低头不语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妻子的话里,有谎言,也有真实的信息。
因为不符合规定,他们并没有办证。但是,他们的确是这一片区的老招牌,在小区还没盖时,夫妻两人就从四川老家到此落户了。和很多同乡一样,他们从最初摆一个地摊兼配钥匙和修鞋,到如今在小区门口有了自己几平米的小店,如果不是这次改动,夫妻俩觉得日子还过得不错。
丈夫始终相信坚守的力量,几十年他都没有搬过,他说不论社区里的人怎么变,只要他永远在这里,业主就会相信他。丈夫的话没错,有的人搬去了安宁,家中钥匙被锁,专门开车到他的小店接他去开锁,开完后再把他送回来,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。如今无证营业,他不再像过去那么理直气壮。
一位锁匠说,昆明的小锁匠没有1000也有800。这个数据我没有考察,但是我们总能在小区附近看到这样的小店。
采访中,至少有8位曾经的锁匠,像这对夫妻一样没有办理资格证,这在我们的受访者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小。有从业者质疑《办法》是否合理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。抛开这一点来讲,开锁行业需要规范这是人们早已认同的观点,无论是操作流程,还是对客户的服务都需要规范,只有这样,开锁匠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尊重,开锁行业才能真正发展。但是在规范的过程中,如何保障这个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呢?而且是一群行业内数量庞大的群体,如何让他们避免丢掉饭碗,是否也可以成为规范外的一项考量?
我问那对夫妻,如果干不了这行,还能做什么?丈夫沉默片刻说,不知道,或许就回老家四川。
那一刻,我不知该说什么。
上一新闻:兰州开锁公司专开宝马车
下一新闻:服务兰州城关区雁滩开锁,修锁,换锁芯